伏波静海 江山多娇
“伏波文化是防城港市一笔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充分利用好这笔财富对于防城港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防城港作为对接东盟的桥头堡,这不仅具有经济意义上的,更是具有文化意义上的。伏波文化辐射整个岭南地区甚至到越南,这对构筑大经济圈、大文化圈具有重要意义。”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的这一席话赢得阵阵掌声。
这场引人注目的马援伏波文化主题研讨会,是我市在伏波文化研究进程中的一场文化盛宴,它集中展示了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研讨会有幸迎来了区内外20多位伏波文化研究的知名专家学者,大家汇聚一堂,畅所欲言,共同研讨防城港市伏波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
第一个登台演讲的是蒙曼教授,她的演讲主题是《马援南征与二征的活动及其历史影响》。她说,马援将军是一名儒将,其南征绝不仅仅是一场简单意义上的军事征服,更是一次与儒家文化传布相结合的文化传播之旅。马援之后,岭南乃至越南进一步接受了汉家的儒学文化。同时,马援还是一名实干的政治家,在南征过程中,他实施了很多惠民措施,如建立法度、开通运河、考察当地旧俗与汉俗不同之处加以修正等,这对我们今天在多元文化的语境中如何认待强势文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与之相应,征侧、征贰即二征夫人在越南也赢得了英雄的评价。二征夫人庙遍布越南各地,彰显了其献身民族独立的精神,同时她们的事迹也极大鼓舞了广大女性,提高了岭南及越南女性的政治文化地位,这在地方文化中是很优秀的取向,对我国当下提出的两性和谐发展也很有启迪意义。
广西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黄铮在题为《马援南征与马援文化》的主题演讲中说,我们今天评价马援南征,评价马援这个历史人物,主要不是基于马援平定二征所显示的武功,我们要着重研究和评价的是马援在这一地区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在客观上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马援在交趾地区废除了与中央王朝政策法规相抵触的地方习惯法,推行了封建的法治;废除了原先世袭的雒将制度,健全了封建的郡县制度;修筑城堡、建设中心城市,将幅员过大的县划小,广为修建道路,改善交通,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等等。代表新的生产力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于是建立起来了,这是社会的进步。越南著名历史学家陶维英在其所著《越南古代史》一书中对此有十分精辟的论断:“(二征)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它的客观结果,却使外族的统治者不得不发展郡县制与较从前更为深刻的封建生产关系。从此,瓯越社会开始进入一个属于封建制度范围的新的发展阶段。”这就是伏波将军马援平定二征的军事行动所带来的客观结果。这是中越两国的历史研究工作者所共同看到的,也是我们研究和考察马援南征这一历史事件的主要着眼点。
长达3个小时的研讨会气氛热烈,8名专家代表的演讲精彩纷呈,给我市这一领域的研究带来了大量、新颖且有建设意义的学术信息,这对对我市今后更好地研究伏波文化、打造相关产业项目起了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